华体会线上目前旗下代理Columbia哥伦比亚/ LEE/ HONMA/New Era等国外知名品牌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官方重拳整治快招打击餐饮加盟乱象
发布时间: 2024-02-11 21:51:33
作者: 新闻动态

  红餐网观察发现,今年上半年,各地地方法院在处理快招加盟相关案件时,不止一次将“快招”定性为“诈骗”。一些被定罪的快招公司人员,不仅要面临罚款,还要承受“牢狱之灾”。

  这类案例的定性,或许在某一些程度上预示着,有关部门要重拳打击餐饮业的快招加盟乱象了。

  过去,在众多的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例里,无论品牌方与加盟商签署的是什么合同,凡是符合特许经营的特质,几乎都是按照特许加盟合同纠纷来处理。

  案件最终的处理结果,要么是判品牌方和快招公司不符合加盟的资格,对双方都进行罚款;要么是判决解除合同,要求品牌方返还加盟商合同款,赔偿相应损失。

  典型案例就是,今年上半年,上海、江苏两地法院将两个加盟合同纠纷案例直接定性为“诈骗”。诈骗者也为此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案件一,发生在2021年3月,南京的李女士在网上找到一家奶茶加盟店,而后被自称是公司项目总监的刘某利用贴大牌等专业话术,诱骗签订了加盟合同,支付了11.6万元的加盟费。

  然而开店后,李女士发现因自己加盟的品牌知名度不大,但因为成本造价高、产品口味差等原因,奶茶店每天都处于亏本的状态。而且总部当初承诺的开店支持、带店管理、后续营销服务,一样都没跟上。

  经查,该公司通过每年更换马甲来“割韭菜”,伙同一家招商公司,在短短3个月诈骗300多人约5000多万元加盟费。

  2023年6月7日,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分别判处4名被告人有期徒刑5-12年,并处罚金20-200万元。

  案件二,同样发生在2021年5月,上海警方破获了上海首起“套路加盟”奶茶店的诈骗案。

  据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的认定,该诈骗集团“万郁集团”在不具备相应运营能力及资质的情况下,或自营或与他人合作,采用短期内频繁更换品牌的方式对外招商加盟。

  在招商过程中,万郁集团谎称其所推介品牌和知名品牌属同一集团或有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虚构运营能力、提供虚假授权等方式诱使加盟商签约,骗取加盟费。

  此外,万郁集团还对已签约成功,并且支付加盟费的加盟商的运营需求敷衍应付,导致大量加盟商经营失败。而后,在发现加盟商投诉、诉讼后,万郁集团又通过转移资金等方式逃避退款义务。

  然而,在逃避责任之后,该集团又再以相同手法推出新品牌,继续以上述方式骗取加盟费。公安机关调查时发现,万郁集团以台铺奶茶、茶颜光年、茶芝兰、炸鸡特工等24个品牌名义,其中17个品牌系万郁集团自营,累计骗取全国5800余名被害人钱款共计4.4亿余元。

  最终,万郁集团7名诈骗团伙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半至5年不等,并处罚金50万元至5万元不等,部分被告人被剥夺政治权利3年到2年不等。

  花样百出的手段、闻所未闻的操作,快招这个灰色产业骗局,通过钻法律和监管漏洞的空子,在餐饮业横行肆虐。

  一些快招公司往往会通过贴靠大牌的方式,或者虚构知名品牌的山寨网站,留下这些潜在加盟商的联系方式,再通过专业话术引诱创业小白入局。

  他们通过大牌引流,而后便会以资质不够为由,力推他们所谓的成长空间巨大的不知名品牌,再以小投资高回报等说辞,引诱加盟商冲动投资。这一系列操作,没有加盟经验的创业小白往往很难识破。

  当这些创业小白成功签约交钱后,公司承诺的选址、培训、统一营销等“全方位配套服务”就会凭空消失,或者是通过拖延选址时间、抬高装修价格,甚至通过以次充好的物料来敷衍加盟商。

  第二、雇人排队、大力宣传,营造火爆假象,有钱的甚至请明星代言,让明星为品牌站台或背书。

  在推出一个新项目时,快招公司通常会在某个城市的黄金位置打造一家旗舰店,并且通过雇人排队、刷单等拉人气的方式去营造火爆的假象。

  更有钱些的快招公司还会邀请流量明星来代言,借助明星的光环和明星信用背书来招揽加盟商,引诱潜在加盟商快速签约,很多不明所以的小白很容易上当受骗。

  比如上面提到的万郁集团就非常懂得这一套路。其旗下的台铺奶茶、茶颜光年、茶芝兰都分别请了影视明星代言,很多加盟商就是看中了品牌的明星光环才放下戒备心,最终被诓骗入局。

  如果某一个品牌没有继续加盟的价值了,快招公司就会果断放弃,更换新的马甲,继续重复类似的套路收割新的韭菜。

  “在我看来,这些快招公司就是不折不扣的诈骗!但是客观来讲,被坑害的加盟商想要维权,十分艰难。”红餐网专栏作者侯其锋律师愤怒又无奈地说道。

  侯其锋告诉红餐网,过去几年其揭露过不少快招诈骗案件,帮助过不少加盟商维权、打官司,但整一个完整的过程很漫长,也非常艰难。

  一方面,做快招的不法分子成立一个公司的成本很低,很多都是用一段时间以后就不用了。加盟商即便是打赢了官司,到了执行的阶段,快招公司负责人早就跑掉了。他们换一个品牌、换一个企业继续干,加盟商毫无办法。

  此外,对于很多加盟商来说,打官司的成本是很高的,要告快招公司一定要跑到该公司所在的当地法院去起诉。跋山涉水跑过去打官司,能不能打赢还没把握。所以很多加盟商被坑害后,往往选择息事宁人,被打碎了牙也只能往肚子里吞。

  上海中申律师事务所创始人郭霁律师也表示,“过去,加盟纠纷一般都是以合同纠纷来处理,被定性为诈骗的还是很少的。”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也提到,国家虽然同样对这类以加盟的名义,行诈骗之实的快招公司的业务深恶痛疾,但以往通常是按照民事流程处理。

  该业内人士表示,还在于快招公司的业务结构太复杂了,比如上面提到的万郁集团,在其旗下就有一堆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这一些企业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能,有的负责提供品牌,有的负责招商,与万郁集团没有明面上的联系,不深入调查根本不知道这几家公司之间有关联,而且即便是知道它们有关联,从法律认定上也不好界定。

  在侯其锋、郭霁等人看来,有关部门的新举措,以及现实几个案例的审判结果,势必会对那些仍在用快招模式行骗的企业起到比较大的震慑作用。

  作者:红餐网陈小将,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餐饮行业信息,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在各地涌现出的“报复性”加盟背后,隐藏着一条隐秘而暴利的“以加盟名义,行诈骗之实”的灰色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