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线上目前旗下代理Columbia哥伦比亚/ LEE/ HONMA/New Era等国外知名品牌
品牌介绍
户外品牌
品牌介绍

KK集团“三战”IPO又出意外曾被加盟商举报违规从事特许经营

时间: 2024-03-03 20:24:10 |   作者: 华体会娱乐体育首页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日,KK集团在港交所公告称,公司与瑞士信贷(香港)有限公司已同意自2023年10月13日起终止委任瑞士信贷(香港)有限公司为其整体协调人之一。即日起,KK集团已委任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作为其整体协调人。

  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11月,KK集团首次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6个月后招股书失效;2023年1月,KK集团二次递表,7月下旬招股书再次失效;7月31日,KK集团再次更新招股书;这期间,KK集团的保荐人一直都是摩根士丹利和瑞信。没想到,3个月后,瑞信突然退出了。

  KK在上市中途突然改变保荐人,而且是在第三次提交招股书3个月之后,多少有点让人意外。海豚财经就此询问香港资深投行人士,对方表示,更换保荐人的原因有很多,有时候是投行自身人手不够,有时是觉得股票很难卖掉,所以不想接了;也有一定的可能是投行跟公司关系不好了等等。

  另一名投行人士称,他认为这可能跟港股市场今年的大环境有关,市场低迷,IPO公司普遍面临融资难,保荐人要负责项目的发售工作,如果保荐人没办法将公司股票推销给投资人,那就只好退场。招股书显示,KK集团向两家保荐人各自支付的费用为50万美元。

  港交所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港股2023年前八个月的日均成交额为1120亿港元,同比下跌12%;前九个月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1097亿元,成交量继续萎缩。流动性紧缩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上市公司估值越来越低,融资效应恶化。2023年前8个月,港股新股市场共迎来35家公司上市,合计募资203.66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募资额583.94亿减少六成。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如果连瑞信这样的国际巨头都没有意愿继续帮客户吆喝了,说明KK上市恐怕要面对不小的挑战,摩根士丹利有什么灵丹妙药,能将KK推销出去呢?

  招股书显示,KK集团销售潮流零售产品,旗下拥有KK馆、KKV、THECOLORIST调色师、潮玩集合店X11等多个连锁零售品牌,目前的主力子品牌是KKV、THECOLORIST调色师,KK馆是最早的品牌,正在慢慢地被KKV取代;X11是2020年后成立的子品牌,在公司营收中占比较小。

  截至2020年末、2021年末、2022年末和2023年一季度末,KK集团的门店数量分别为556家、721家、707家和690家,不难发现,2021年是KK集团门店数量的最高峰,随后开始慢慢地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潮流零售行业的主要模式是加盟为主,自营为附,KK集团在2022年之前,也是加盟店为主。

  2019年和2020年,KK集团门店总数分别为211家和556家,其中加盟门店分别为164家和424家,自营门店47家和132家,加盟店占比分别为78%、76%。截至2021年末,加盟店和自营店分别为357家和364家,加盟店比例下降至50%。

  2022年末,KK集团共有707家店铺,包括593家自有门店和114家加盟店,加盟店比例进一步下降至16%。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KK集团共有690家店铺,包括595家自有门店和95家加盟店,加盟店比例下降至14%,而自有门店比例上升至86%。

  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从2020年到2023年一季度末,不到三年时间,KK集团的加盟店占比减少64%。

  如果看KK集团全资门店数量变化的话,KK集团运营模式的变化也很明显。2019年-2022年10月末,KK集团全资门店数量分别为46家、80家、77家和465家,这意味着,截至2022年10月末,KK集团全资门店数量占比超过66%。

  KK集团自有门店占比大幅度的提高与加盟商密集出走有关。在最新招股书中,KK集团披露了其向加盟商收购部分合资公司股权,将加盟店变成全资门店的过程。

  2022年10月18日,KK集团向武汉盛客商贸有限公司收购50%股权,获得门店4家,对价为410万元,折合每家门店估值约200万元。

  2022年10月18日,KK集团收购云南延延商贸有限公司50%股权,获得18家门店,对价3420万元,折合每家门店380万元。

  2022年10月20日,KK集团收购东莞市星空贸易有限公司50%股权,获得122家门店,对价2.2亿元,折合每家门店360万元。

  KK集团收购温州市本巨贸易有限公司50%股权,获得17家门店,对价480万元,折合每家门店56万元。

  KK集团收购东莞市优嘉商业管理有限公司(2022年1月注册)50%股权,获得14家门店,对价1180万元,折合每家门店168万元。

  先不说这些门店估值高低差异较大,从56万元-380万元,我们姑且以估值最高的380万元/家计算,KK集团目前有690家门店,按KK集团向加盟商收购最高价计算,KK集团所有门店估值约26.2亿元。

  我们假设加盟商和KK集团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加盟商不会低价贱卖股权,KK集团也不会溢价过高回购股权,那么,上述价格一定是双方达成共识的市场行情报价,它反映了KK集团加盟店目前的合理估值。我们再考虑到很多门店的地区差异,再给这个估值上浮50%,则KK集团所有门店估值也只有40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KK集团从2017年到2021年完成了A轮到F轮的多轮次融资,融资总额达到33.46亿元,在IPO前,有报道称KK估值达到29亿美元(约合200亿元人民币)。作为一家自营门店超过66%的线下零售品牌,其主要资产显然在门店上,而且自营零售为主的在重资产模式,很难具备大规模复制和扩张的可能。这说明,要么KK集团估值200亿存在巨大的泡沫,要么KK集团和加盟商之间的股权交易存在灰色地带。

  加盟商在KK集团上市前选择转让合资公司股权,而不是继续经营,坐等上市后股权增值,也说明加盟商并不看好KK集团的后续经营前景。

  海豚财经注意到,KK集团此前曾因违规招募加盟商被举报,最终深圳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行政处罚。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的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2022年5月20日,该局对广东快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做出行政处罚,罚款30万元。处罚决定书指出,2021年12月16日起,执法人员对当事人(广东快克电子商务)涉及嫌疑违反法律从事商业特许经营的行为做出详细的调查。经查实,自2018年8月起,当事人(广东快克电子商务)在开展KK馆(已升级为KK)、KKV、THECOLORIST调色师等三个品牌特许经营活动时,虽然已拥有至少2个直营店,但是经营时间未超过1年。此外,KK馆、KKV、THECOLORIST调色师等三个品牌自从首次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起15日内,未依法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

  据“红星新闻”报道,广东快克电子商务此次被处罚系加盟商举报导致。据曾加盟KK馆的蔡先生表示,他在2019年6月与KK集团签约成为KK馆的加盟商,然而当时KK集团并未对“KK馆”这一品牌进行备案,蔡先生于2021年9月向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递交了相关举报材料。深圳市市监局调查核实后,于2022年5月20日下达行政处罚决定。

  “红星新闻”报道显示,KK集团存在违规招募加盟商的行为。蔡先生称,KK集团在2018、2019年的开店速度最快,然而“KK集团在开始招募加盟商之前并特许经营许可证。它的备案都是在2021年到2022年才去办下来。”

  公开信息显示,广东快客电子商务公司于2020年1月7日在广东省商务厅进行KK馆的商业特许经营备案。东莞市快客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于2021年9月9日在广东省商务厅进行KKV的商业许可经营备案,后者是前者的全资子公司。

  这意味着,KK集团2018年-2019年大举发展加盟商均为违法从事商业特许经营。

  招数股书显示,KK集团收入大多数来自包括门店零售以及管理和咨询服务收入。2019年、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KK集团的收入分别是4.64亿元、16.46亿元、35.24亿元、35.5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15亿元、-20.17亿元、-56.81亿元、0.62亿元,不到四年的时间累计亏损高达81亿元。2023年一季度,KK集团实现盈利收入14.46亿元,净利润0.78亿元。

  从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看,截至2023年末,KK集团持有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5.67亿元,在自营门店高达86%的重资产模式下,KK集团背负着巨大的运营开支。仅以租金为例,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以及2023年一季度,KK集团支付的自有门店、办公室、分销中心以及租赁负债利息等开支分别为1.81亿元、4.15亿元、5.48亿元、1.83亿元,由此推算,2023年KK集团租金相关开支预计高达7亿元。

  海豚财经注意到,KK集团2021年后经营模式开始出现重大变化,随着加盟商快速出局,KK集团接管大量加盟门店,其经营模式由轻资产运营转变为重资产运营,众所周知,重资产运营模式下,KK集团要承担更多的门店租金、人力成本等,而在加盟店为主的轻资产运营模式下,这些费用主要由加盟商承担。

  KK集团在招股书中承认,近年来中国的物业价格和租金开支水平大幅攀升,我们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还将持续上升。当我们开设新零售门店或对我们现有零售门店的租赁协议续约时,租金开支水平的增加可能会增加我们的销售及分销开支。

  目前,KK集团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尚不能应对一年的租金相关开支,再加上额外支出,KK集团资金紧张压力会愈来愈大,如果短期内无法上市,则其经营压力将进一步加大。